● 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志愿者工作站 ● 虹口区青少年眼病防治临床基地

医院电话:400-1120-900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成立于2002年12月,是上海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眼科专科医院……【详情】

白内障手术后怎样进行视力矫正?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2-07-06 15:26:38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介绍,白内障术后需要对视力进行矫正,常见的是植入人工晶体和佩戴角膜接触镜。摘除了晶体的眼称为无晶体眼。无晶体眼的屈光力明显减弱,相当于+10一+12D的高度远视,而且丧失了调节功能,只有借助光学方法可恢复视力。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法有3种;配戴眼镜、配戴角膜接触镜和植入人工晶体。此外,还有角膜表层镜片术等。为正视眼者,白内障术后需配戴+10~+12D的无晶体眼镜,看近再增加+3~+4D。戴眼镜安全方便,但眼镜会使物象放大25~30%,单眼戴镜会因双眼物象大小不一而产生复视,视野缩小。单眼术后无法配戴,一般只用于双眼白内障术后或为儿童单眼白内障术后之用。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光学效果较好。接触镜与角膜及两者之间的泪液形成了新的屈光系统,屈光力大小取决于接触镜前表面的曲率。接触镜物象放大率约为5~7%,一般人可以耐受而不出现复视,而且无视野缩小。但戴接触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受到某些职业条件的限制,儿童及老年人配戴不便,也不适合某些粉尘较大的职业人员,戴接触镜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角膜并发症,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人工晶体植入是近20年来发达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无晶体眼光学矫正方法。从理论上讲,在原晶体位置放置人工晶体最符合眼的解剖和生理光学要求。主要优点是,放大率低于2%,不会出现双眼不等视;光学成像质量较高,分辨力高于眼镜和接触镜,不会产生视野缩小,接近眼的旋转中心,相对稳定,不会产生三棱镜效果,并发症少。
 
  人工晶体依放在眼内部位分为前房型、虹膜固定型和后房型,前两种类型在人工晶体发展初期曾起到一定作用,但因较多的角膜、虹膜并发症而不再使用。
 
  后房型人工晶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直径为6~7mm的透明光学部分起屈光作用,多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另有2个C型或J型支撑襻,固定在光学部分的边缘,依靠自身的弹性,固定于睫状沟或囊袋内,使光学部分保持在瞳孔区。近年来还有一些其他材料和类型的人工晶体在临床上应用。
 
  人工晶体植入方法:通常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同期进行,也可二期植入。植入手术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先将人工晶体下襻送入前房,然后送入光学部分,待两部分进入瞳孔区后,略将下襻向下倾斜进入后房晶体囊袋内,待晶体大部分到位后,再将上襻通过切口送入后房中,轻轻顺时针旋转即可使人工晶体准确到位。人工晶体手术的主要缺点是因手术造成的并发症,一般讲这些并发症相对较轻,对视力影响不大。
 
  手术后视力的矫正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不要盲目的着急。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术后的预防。
  • 上一篇:白内障手术时间需要多久?
  • 下一篇: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佳吗
  • 网站首页|医院概况|院内新闻|医师团队|在线问答| 联系我们|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