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技术成为近视手术的主流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3-11-17 15:37:42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现代屈光手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以70年代出现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RK)为开端,它是屈光手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到了80年代初期,IBM的科学家开始探讨试用准分子激光(Excimer Laser)做超微电子原件。1983年,医师首先将准分子激光试用于屈光手术,并在动物角膜上开始实验。对于在角膜表面进行造形的屈光手术来讲,激光器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①不穿透角膜;
②空间密度高;
③边缘热损伤小;
④激光照射后所产生的炎症反应小。
鉴于准分子激光器的独特性质,使之相当适合角膜屈光手术。因此,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美国迅速发展。90年代初,美国FDA开始PRK的临床试验验证过程,当时近视眼的治疗范围大都在低和中度近视之间。在准分子激光器的制造方面,两家大公司也脱颖而出。
先后得到FDA对低、中度(600度以内的近视,400度以内的散光)近视治疗的批准,从而标志着准分子激光治疗新纪元的开始。自1995~2000年,FDA相继批准了高度近视(1200度),散光(600度)和远视(600度)的准分子激光治疗。
在中国,采用激光治疗屈光不正角膜手术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于80年代后期,参照美国和前苏联的方法,开展了比较成熟的角膜屈光手术,国内一些医院首先开展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随之迅速地在全国各地普及发展起来。1992年来,关于准分子激光引进问题,卫生部召开了论证会,1993年医院引进了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临床验证,其结果表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可以有效地矫正近视,它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均优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无疑是屈光性角膜手术的一大变革。之后,便在全国各地掀起一个近视矫正手术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