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儿童常见眼病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3-07-31 16:12:41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儿童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一旦在此时期内发生眼病,则可能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是终生视力残疾。据相关调查相当一部分眼病可以通过早期治疗使视力得到恢复。因此,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儿童眼病专科主任
王莺提醒:重视儿童时期的眼病,及早发现和治疗,可有效避免视力残疾的发生。
一、弱视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引起的视力障碍,其较好矫正视力低于该年龄段正常的视力。人的视觉发育敏感期是从出生到8岁,3岁以前又是关键期,这个时期内若出现眼部异常,使视觉最敏感的黄斑部不能接受足够的视觉刺激,即可发生弱视。
常见引起弱视的原因有:斜视、中高度
远视、先天性眼病等,以斜视性弱视最为常见,好发于单眼恒定性斜视。
视力异常的弱视儿童表现为视物喜近,看电视眯眼、视物头位偏斜,斜视,眼球震颤等,严重的双眼视力异常表现为不注视目标,不随人或物体运动而转动眼球。家长一旦发现有以上情况,应高度怀疑有视力异常,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弱视治疗应在8岁之前,即在视功能未发育完成之前治疗,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若在8岁后治疗则效果偏差,超过12岁效果更差,因此一旦发现弱视应及早治疗。患儿弱视眼的视力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遮盖和视力训练需要儿童的耐心坚持,家长的耐心监督,还要定期随访。
二、斜视
斜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包括眼球运动正常的共同性斜视和眼球运动有障碍的麻痹性斜视,又以共同性斜视常见,根据眼位偏斜方向的不同共同性斜视可分为共同性内斜视和共同性外斜视两类,共同性内斜视是儿童斜视中常见的类型。斜视的诊断并不困难,也容易引起家长的注意,但在部分家长在斜视治疗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太小不宜接受矫治手术,等到长大以后再说。
由于斜视常常合并弱视,眼位的偏斜又使其丧失了双眼视功能,因此在纠正眼位偏斜的同时,不能忽略弱视和双眼视功能的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先治疗严重的弱视,在治疗弱视的基础上尽早手术,如果成年后再做手术,手术后双眼外表看起来正常,却永远也无法再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斜视就应到医院仔细检查,尽早治疗。
三、近视
近视发生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8~16岁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的高峰期,大多数的近视由环境因素引起,即近距离用眼过度和用眼卫生不良。收看电视和玩游戏机等更加重了眼睛的负担,促进了近视的发生。
近视的防治重在预防,主要应放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避免用眼过度。对于
儿童近视的治疗主要是配镜,家长切不可轻信某些仪器和药物。有些家长认为“近视好不戴镜,越戴会越深”这是不科学的,超过100度以上的近视一般主张配镜,若不配镜,由于上课看不清楚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容易疲劳,反而会促使近视的发展。
四、其它眼病
在重视斜视、弱视和近视等常见眼病的同时,家长也不能忽略了先天性
白内障等先天性眼病,尤其有先天性眼病家族史者。
儿童时期眼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关心孩子的视力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存在的视力异常。由于儿童年幼,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觉,部分眼病又无特殊症状,因此,家长要细心观察,在儿童3岁后能配合检查时,无论视力好坏,均有必要到医院眼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早发现视力异常,及早进行治疗。
上一篇:关注宝宝的“第三只眼睛”——立体视 下一篇:慎防眼睛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