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与弱视 儿童眼病的“难兄难弟”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3-08-21 16:20:28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说到儿童视力问题,就不能不提斜视与弱视。和平眼科专家介绍,斜视的影响,首先是在外观上,旁人见了难免要指指点点,对小朋友和其父母都有压力。斜视分显性及隐性,前者从外观可以很明显地见到两眼不协调:一眼向前看,另一眼睛向侧看。久而久之,会令斜视的一边造成弱视。另一方面,由于双眼不是一起看东西,看到的东西没有立体感,判断力会受到影响。斜视患者的视觉世界是没有立体感的,倒水拿杯,看3D电影,看出来的东西统统是平面。但日常的生活不会受影响,只是某些工作会受限制,如飞机师、建筑师等工作便不能胜任。
弱视定义是一眼视力正常,一眼视力较差,只有一眼视物,看东西会少了立体感,视野较窄,外观则与常人无异。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者称为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一、分类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3)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
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4)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5)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
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二、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重度弱视的视力为≤0.1,中度0.2-0.5,轻度0.6-0.8。
2)对排列成行的视标分辨力较单个视标差2-3行。
3)弱视眼常有固视异常,如旁中心固视,即是用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某一点注视目标。
4)常有眼位偏斜,有的伴眼球震颤。
三、治疗原则
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视较差。
上一篇:如何有效地矫正不同类型的儿童斜视? 下一篇:斜视手术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