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斗眼”长大了会自愈吗?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2-06-14 15:46:09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斗鸡眼就是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些“斗鸡眼”病人。“斗鸡眼”在医学上属于斜视的范畴,它并不会自愈,那这是为何呢?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专家介绍:关于斗鸡眼不能自愈的原因还得从主管眼球运动的肌肉和神经谈起。
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条眼外肌,正常情况下,人们看东西时,不论朝哪个方向,双眼的运动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缩是在神经的调节下进行的,看右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右转,看左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左边转,不会出现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现象。
若孩子两只眼睛发育不一样,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或散光;或两只眼睛远视度数差得太远;或幼儿从小就喜欢玩细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玩游戏,致使眼肌平衡失调,神经肌肉麻痹,这样就非常可能发生“斗鸡眼”。
1.完全调节性内斜视
患儿都伴有高度远视,在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时候,内斜视可消失,表现为正位眼。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会有所下降,其内斜视程度亦会下降,但很难恢复正常,如不治疗(精确验光配镜),内斜视和高度远视将造成孩子患眼的视力低下,尤其在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0-8周岁)时,会导致该眼弱视。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患儿多伴有中高度远视,在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时候,内斜视程度可降低,但仍存在。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会有所下降,其内斜视程度亦会下降,但很难恢复正常,治疗须在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时候,测量其内斜视度数,然后行内斜视矫正术。
3.非调节性内斜视
病因多与屈光不正无关,可为眼外肌的先天异常,这些孩子多伴有重度弱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斜视程度很少改变,治疗多须手术矫正。但弱视必须在其幼年得到治疗,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总之,您如发现小孩子有“斗眼”,均需尽早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孩子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