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病变有哪些种类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2-05-17 16:19:10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眼底黄斑病变有哪些种类?眼部的疾病中,黄斑疾病是比较常见的。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黄斑疾病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眼科专家带领大家详细认识“眼底黄斑病”。
常见的眼底黄斑病有以下几种:
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 45岁男性,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眼前有暗影,视物变形,如变小、变远;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0.5 以下,可用凸透镜片部分矫正。眼底可见黄斑有一圆形反光轮,中心凹暗红,光反射消失,可有灰白色视网膜下纤维蛋白沉着,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黄斑呈圆顶状盘状脱离区。荧光血管造影,在静脉期于黄斑部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逐渐呈喷射状或墨迹样,扩大为强荧光斑。
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常见的致盲眼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病率增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型。可能与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
三、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巢样囊腔。FFA显示,水肿来自中央凹周围通透性异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呈现出多数小的渗漏点,及荧光在囊腔的积聚,由于Henle纤维的放射状排列而形成花瓣状。表现为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或症状不明显。眼底检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黄斑部视网膜反光增强呈毛玻璃状。有时检眼镜下很难判断。在三面镜下,偶见视网膜呈囊样改变。FFA可确诊。
四、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黄斑和RPE出现黄色物质沉着,及细胞逐渐丧失。
五、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眼底表现为黄斑有一1/2~1/4PD大小的、边界清晰的暗红色孔,孔底可有黄色颗粒。中心视力明显下降。高度近视眼的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很大,需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或玻璃体手术治疗。
六、黄斑视网膜前膜:发生在视网膜内表面上,是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可发生于多种病变。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黄斑ERM较厚,呈灰白色,影响视力。还可见于RVO、慢性CME、眼内炎症、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疾病、眼外伤和光凝、冷凝术后。膜的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引起视力下降和视物变形。在ERM较厚并遮挡中心凹,视力明显下降或变形时,可采用玻璃体手术剥除前膜。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类疾病治疗效果佳,损伤最小的方法。采用PDT光动疗法,不损伤视网膜细胞,既可保证视网膜的功能,同时又能减少了视力下降的危险,而且步骤简单,创伤性很小,不需要全身麻醉,治疗可在门诊进行。没有创口伤、准确率高、选择性好、适用性强,还可以协同其他疗法灵活运用。具体可以咨询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