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度数矫正超高度近视白内障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2-09-19 16:08:55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超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个体化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帮助患者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并且在降低术后
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我们分析术后屈光度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原因
(1)A超测量不准确:A超测量时,如果压迫眼球过重,角膜轻度内陷,容易导致眼轴测量偏短。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值偏大;反之,如果A超探头与角膜之间水膜较厚,容易出现眼轴测量偏长,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值偏小。因此对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眼轴测量时A超探头一定不能对眼球施加任何压力,必要时可采用加水囊的间接法测量或参考B超测量的参数,并应该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进行计算,确定IOL度数。
(2)角膜屈光度测量不准确:测量时患者配合不佳,外力压迫如眼睑压迫,角膜曲率测量区偏离中心3mm区域,角膜上皮不完整,泪膜不完整等等均可造成角膜屈光度的测量不准确。因此检查时需要和患者作好沟通与宣教,如确需协助抬睑时,一定不能对眼球施加任何外力;如由于角膜陈旧病变如角膜云黯等原因确实影响角膜曲率的测量,则可酌情参照对侧眼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3)屈光不正:对于超高度近视眼应选择适合长眼轴的SRK一T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增加准确性。超高度近视患者往往合并较大
散光度,
散光度来源一般有角膜、晶状体、后巩膜葡萄肿。
三、对于主要为角膜散光来源的患者,术前应根据角膜曲率检查结果
获得角膜屈光力较大的子午线轴位,术中可适当偏向该子午线作手术切口,可起到一定的角膜缘松解缓解散光的效果。对于主要为晶状体散光来源的患者,手术即可起到解除散光的效果,但需要引起注息的是,术中如果撕囊口偏位,往往会造成晶状体偏位,当晶状体的光学中心偏离视轴后,则造成新的人工晶状体源性散光。
高度近视患者巩膜大多发生后巩膜葡萄肿等病理改变,当后巩膜葡萄肿发生在偏离黄斑中心的后极部时,往往会产生难以矫治的散光,视力预后不佳,在此类患者术前需要做充分沟通,获得患者真正理解后方可实施手术。
上一篇:白内障如何采取治疗方案 下一篇:患有老年性白内障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