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惊喜的“眼中眼”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2-10-19 15:32:40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人工晶体,(IOL)。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 Pike,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设计的,于1949年11月29日,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材料】
人工晶体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材料主要是由线性的多聚物和交连剂组成。通过改变多聚物的化学组成,可以改变人工晶体的折射率、硬度等等。
最经典的人工晶体材料是PMMA,是表面肝素处理晶体,也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材料是疏水性丙烯酸酯,只能生产硬性人工晶体。 但是此种晶体却是在当时的医疗水平下可以用于糖尿病病人的人工晶体。但是现在多种材料的产生、医疗技术水平及方式的改变和提高,使糖尿病病人不再局限于PMMA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分类】
按照硬度,可以分为硬质人工晶体和软性人工晶体。软晶体又可以分为丙烯酸类晶体和硅凝胶类晶体。顾名思意,软晶体就是可折叠晶体。首先出现的是硬质人工晶体,这种晶体不能折叠,手术时需要一个与晶体光学部大小相同的切口(6mm左右),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到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迅速发展,手术医生已经可以仅仅使用3.2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就已经可以清除
白内障,但在安放人工晶体的时候却还需要扩大切口,才能植入。为了适应手术的进步,人工晶体的材料逐步改进,出现了可折叠的人工晶体,一个光学部直径6mm的人工晶体,可以对折,甚至卷曲起来,通过植入镊或植入器将其植入,待进入眼内后,折叠的人工晶体会自动展开,支撑在指定的位置。
按照安放的位置,可以分为前房固定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通常人工晶体较好的安放位置是在天然晶状体的囊袋内,也就是后房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在这里可以比较好的保证人工晶体的位置居中,与周围组织没有摩擦,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眼科医师也可能把人工晶体安放在其他的位置,例如,对于校正屈光不正的患者,可以保留其天然晶状体,进行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PIOL)植入;或者是对于手术中出现晶体囊袋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或者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
上一篇:高度近视患者的“救星” 下一篇:准妈妈护眼 停戴隐形镜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