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警惕视网膜脱离危害眼睛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1-06-29 15:57:15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近视、外伤或有家属史为高危人群警惕视网膜脱离危害眼睛视网膜脱离是可导致完全失明的严重眼疾,每年平均每万人中就有一人罹患该病。这种疾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近视、外伤或亲戚曾罹患视网膜脱离者较易发生,也有少数与遗传有关,因此也可能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若未及早治疗,可导致视力重度减退,甚至完全失明。
视网膜是一层薄而透明且能感光的组织俗称“神经膜”,包含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它存在于眼球的最内层,就像房间内的壁纸一般,其功能有如照相机的底片。当光线通过眼晶状体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视网膜就像是将我们所见的景物照像,而后经由视神经,将之传送到大脑。
视网膜脱离病因和症状:
大多数的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上有一个或多个撕裂孔或破洞所造成。在正常眼球中有一清澈的胶状液体称为玻璃体,正常的老化过程或病变时玻璃体发生凝缩作用,在与视网膜粘连的地方,当玻璃体凝缩时,可拉住一小片视网膜向前,而发生撕裂或破洞。眼球发育异常、近视、炎症或眼外伤等,都可使玻璃体产生凝缩作用。一旦视网膜有撕裂孔,玻璃体腔内的水状液体就会经由撕裂孔进入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导致视网膜从原来的位置脱落下来,发生脱离的视网膜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患者就会感觉视力减退或眼睛前有黑点,闪光,黑影或某个方位看不见。
此外,某些疾病如肿瘤,严重炎症,或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等也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称“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这种视网膜脱离其视网膜上并没有撕裂孔或破洞,而是因炎性渗出的积聚或粘在视网膜上的条索的牵拉所造成。其治疗往往需先对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有些中年人或老年人会发生眼前有漂浮的小黑点或闪光,其中大部分的人并无严重的疾病,然而少部份的人可能是玻璃体凝缩合并有视网膜撕裂孔的体征,因此若有上述症状,应即请眼科医师彻底检查,看看视网膜上是否有撕裂孔,倘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能避免严重后果。
并非每个视网膜脱离患者都会感觉眼前有黑点或闪光,有的人会感觉物体发生扭曲或周边视野有阴影,更严重者则中央视力减退或视觉完全丧失,突然发生视网膜脱离时有的会突然丧失某一视野的视觉,少部份病人则当视网膜被撕裂时,血管也被扯断发生出血流入玻璃体,患者亦会突然丧失视觉。
视网膜脱离的诊断:
视网膜脱离是无法从眼球外面发现的,假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刻请眼科医师详细检查,眼科医师可利用各式眼底镜,接触镜,裂隙灯或超声波等手段确定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进而找出撕裂孔或裂洞加以治疗。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如果视网膜已有撕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则及时的治疗可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一旦视网膜脱离已发生,则必需手术治疗,至于其手术方法,则需由眼科医师依视网膜脱离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加以判断。以下简述几种治疗方法:
激光-----当发现新的撕裂孔,而无视网膜脱离,则可利用激光在撕裂孔周围击射两排烧灼点,使其产生瘢痕,将撕裂孔封闭,以避免液体流入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此种方法可在门诊治疗。
手术-----如果在视网膜与眼球后壁之间已积聚大量的液体,则需用较复杂的手术方法加以治疗,不同的开刀方法乃是依据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其产生的损害而定,但都是设法将撕裂孔封闭,常用冷冻法。有时候尚需将积聚于网膜下之液体引流出,使视网膜易于复位于眼球后壁。
对于较为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则需使用玻璃体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更为精细复杂。它是将粘连于视网膜,已发生凝缩之玻璃体切除。有时需暂时打入一些膨胀气体或硅油于玻璃体腔内,将视网膜推回眼球后壁,此时,术后患者须面部朝下,俯卧位休息2-3周。
视网膜脱离的预后:
约有90%以上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可经由现代手术方法使其复位,但有时候,则需接受一次以上的手术。复杂性的视网膜脱离则因个例而不同,一般预后较差。如果能使视网膜复位,则可保留某种程度的视力,然而在手术成功后六个月,视力恢复的程度则是决定于几项因素:一般而言,若视网膜脱离已发生很久,或在视网膜里面已有增殖纤维化,则视力恢复差,约有40%的视网膜脱离会恢复至很好的视力,其余的则因人而异,不幸的是,由于玻璃体持续凝缩或视网膜增殖纤维化,并非每个视网膜脱离都能复位,一旦无法复位,则视力会继续减退,然后终于失明。
谁能治疗视网膜撕裂孔或视网膜脱离:
只有眼科医师才能提供眼睛的整体健康保健,所谓眼睛的整体健康保健应包括完全的眼球检查,屈光矫正,及眼球疾病或异常之诊断,并利用适当的内科或外科方法加以治疗。此外,还有一些眼科专科医师接受更特殊更深入的训练,对于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的处置与治疗有更专业化和专精的研究和技术。假若患者具有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应立即请教眼科专科医师,给予彻底的检查,并加以治疗,尤其是近视或有视网膜脱离家族史者更应放大瞳孔详细检查,以能早期发现,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