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医保定点医院 ●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志愿者工作站 ● 虹口区青少年眼病防治临床基地

医院电话:400-1120-900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成立于2002年12月,是上海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眼科专科医院……【详情】

治斜视,时机很重要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3-07-24 15:34:57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通常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非共同性斜视)两大类,前者最为常见。共同性斜视的特点是眼球向任何方向注视,斜视的程度都不发生改变。共同性斜视大多数在儿童期发病,眼外肌的本身以及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没有运动障碍。共同性斜视属于遗传特性眼病,按照偏斜方向分,斜视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上/下斜视和旋转斜视。然而,由于斜视种类的不同其治疗的时机也有所不同。
 
  先天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是指半岁之内发生的内斜视。它的临床特征是1岁之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双眼视力相当,屈光不正的度数不大,两只眼常能交替注视目标,所以发生弱视的机会少;常伴有垂直斜视,如双下斜肌亢进;预后较差,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差。因此,发现内斜视就应及时治疗,2岁之内手术。
 
  调节性内斜视:过度的调节性集合所引起的内斜视叫调节性内斜视,多数由中高度远视所致,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2-5岁发病,有远视,开始时只在注视精细目标的时候出现内斜视。一旦戴镜,远视得到矫正,斜视可以消失,这种内斜视不需手术矫正。但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发生蜕变,导致手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多在1~3岁发病,常有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当戴镜矫正远视后,内斜视只能得到部分矫正,仍需要手术矫正。
 
  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隐斜视和显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随年龄增长,眼球慢慢丧失代偿能力,变为恒定性外斜视。该病的比较大特点是斜视角变化大,当劳累后、走神时特别是看远时出现外斜视。如果斜视日趋明显恒定,则应该及时手术矫正。
 
  麻痹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病人常常突然感到视物成双,视物模糊、眩晕、恶心呕吐,甚至不敢睁眼。这类病人较早出现和最敏感的症状是复视。对于麻痹性斜视要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手术。
 
  隐斜视:隐斜是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它是一种能自己控制的眼位偏斜。常态下看不出来有斜视,只有在遮盖一只眼,破坏两眼间的融合反射时才显现出眼位偏斜。确诊后一般不需要治疗。
 
  儿童斜视矫正手术只是治疗工作的一部分,还要治疗由斜视引起的异常的双眼视觉,帮助手术后的斜视患儿建立立体视。可采用同视机训练帮助儿童重建和恢复正常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手术之后仍然需要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伴有屈光不正,应根据屈光不正的性质、度数和眼位,由医生确定是否需要戴镜。
 
  另外,斜视手术后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复视,其中大部分人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儿童的双眼视功能转变快,复视的消失比成人快。
  • 上一篇:孩子视力有问题切莫及早下结论
  • 下一篇:儿童斜视了怎么办
  • 网站首页|医院概况|院内新闻|医师团队|在线问答| 联系我们|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