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岂能让“黑医”主刀
浏览次数:174 日期:2011-04-12 14:18:25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进入眼科专家答疑区
记者:李蓓 实习生:计侃
近距离看“近视黑医”
镜头一:拉会员,送手提记者以普通大学生的名义致电某医院的“××俱乐部”,询问贫困大学生治疗近视能否优惠。院方表示,本人手术可打8折,每介绍一个同学或朋友来手术,可累计一定积分,积分满800分的会员,可以获得价值上万元的手提电脑一台。镜头二:超高度数也能手术一则广告表示,“30秒还你清晰世界———让你从此甩掉3000度近视眼镜”。记者致电该院,询问3000度的近视能不能手术。对方医生肯定地表示,只要没有其他眼疾,近视度数再高也可以手术,不必担心。而当记者问及超高度数手术是否存在风险时,医生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概率,一般没有问题。镜头三:假借专家之名宣传上海一名知名眼科专家前不久在一本关于“××近视矫治学术峰会”的宣传小册子中发现,上面竟赫然写着自己受邀参加并发言的报道。老专家大吃一惊,虽然曾受到主办方邀请,但是本人并没有前往参加,更不用说发言。
眼科专家愤怒了
“连这么精细的眼科手术都有人敢搞商业化促销这一套”,市眼科质控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知名眼科专家褚仁远教授说到这三种“近视黑医”现象愤怒得有些激动。褚教授和他的学生、市眼科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和平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主任吴良成博士等一批专家,为了纠正越来越乱的准分子激光市场,连续奔波调研了数月,对不法黑医的招数尽悉洞察。
基本检查设备露“空门”。在最近一次的准分子专项抽查中,褚教授发现,在全市31家开设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院中,只有5家是基本和辅助设备齐全的,26家医院连最起码的像差仪、对比敏感度仪和玄光仪都没有备齐。“很多投诉集中在手术后看不清物像,而这三种仪器就是用来术前检查成像质量的”,褚教授说,成像质量不好就会出现玄光,有不少人做完手术不管看暗处还是亮处都不清晰,视力很容易疲劳,就是因为术前没有检查成像质量。
查视力只查“大概”。一家医院给打算手术的女学生作术前检查,学生看不清视力表上的“1.0”,医生竟诱导说“大概是什么,往上还是往下”。暗访准分子市场的专家组成员吴良成博士目睹此情此景大呼“开眼界”。“我们专业界关注的是怎样提高视觉质量,研究如何将术后视力改善到空军飞行员的视力水准,可有些同行居然为了拉客把眼睛当儿戏”。
术前检查能省则省。做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必须检查瞳孔大小,这是眼科专业的一个常识。但在最近一次的抽查中,褚教授发现,31家医院中只有2家把这项检查作为常设项目。吴良成博士解释说,瞳孔太大术后效果就不好,这是个常识问题。泪膜破裂试验,通不过的必须先治疗再做手术,可是有些医院为了留住客户,连这关键的一项也省了。
编造手术方式愚弄病人。“3000度照样能开刀”、“HI-SAFE-LASIK手术”、“TOP-LASIK手术”,“保证没有并发症的新激光”,类似的手术“新概念”经常见诸广告。对眼睛研究了几十年的褚教授笑称,如今的技术真是越来越“玄”。
新规定严把手术关
医院不能作“准分子”
《上海市医疗机构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基本标准》是眼科质控中心送审有关部门的《眼科质量控制手册》中的重要部分。标准明确规定,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院必须开设眼科临床医疗,能进行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病的临床诊治,也就是说,医院不能作“准分子”。
市民在鉴别一家医院有无实力进行准分子手术时,还有几招鉴别术:看医生有没有高级职称、是否担当过200例手术助手、是否持有准分子ji激光治疗仪上岗证;看设备,像差仪等三种基本设施有没有;看检查,瞳孔、泪膜查不查。
据估计,该规定将于9月份起在沪实施,届时依据这些条款,本市卫生执法人员将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大检查,如果2次被查到违法,将被勒令停业。